正在阅读:平板耳塞已成趋势 国内外同价位一战孰胜孰败?平板耳塞已成趋势 国内外同价位一战孰胜孰败?

2017-11-27 00:15 出处:PConline原创 作者:太平洋J2台 责任编辑:huangjiangying

  【PConline 杂谈】本以为动圈和动铁耳机将会是随身音频的两大阵营,以此一直主宰随身耳机的市场发展,却没想到当年UE的失败作品5EB所使用的“圈铁”这个合二为一的概念,被AKG成功翻生,进而在2011年推出了圈铁耳机的里程碑之作K3003。自此除了动圈和动铁之外,还有圈铁这第三阵营,不仅让厂商拥有了另外一片可供探索的蓝海,还让消费者有了更加广阔的选择。

2
 

  然而故事来到这里还没完,这两年“平板耳机”又逐渐成为了某些发烧友追捧的对象。平板式换能原理其实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充其量也就比传说中的“大奥”(森海塞尔奥菲斯静电耳机系统)所使用的静电式换能原理年轻一些,成本也要更低一些。那么平板式换能原理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先来了解平板式换能原理。

什么是平板式换能原理?

  平板单元由两个极板提供永磁磁场,印有细密电路置于磁场中,电信号连接振膜上的印刷电路上,在磁场中产生正负电荷,因整个振膜均匀印刷了可导电的电路,从而产生振动。这种发声原理类似静电单元,技术细节上又有着较大不同的形式拥有着许多类似静电单元的特性,既能达到延伸出色、瞬态好、失真小的效果,使用门槛却比静电单元更低——因为平板耳机无需静电所需的升压驱动。

DSC06926

  由上可知,平板式耳机的优点与缺点同样明显,这不禁让人怀疑其在随身产品上存在的必要性。加上过去在技术和取材上的限制,平板式换能原理都是用在头戴式大耳机上。当厂商逐渐打破圈和铁之间的差异,制造出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后,平板耳机随身化,既是厂商不断突(xun)破(zhao)自(mai)我(dian)的必由之路,也是吸引消费者继续剁手的全新增长点。

  那么问题来了:鉴于平板耳机的原理,小尺寸随身平板耳机的声音表现究竟如何?为此,PConline外设频道找来了专注于平板耳机的国外品牌AUDEZE旗下主攻中端市场的产品isine20,以及接近价位,来自自主品牌Unique Melody(以下简称UM)的第一款全自主研发平板入耳耳机ME.1。两者均采用平板式换能原理,在表现上有什么差异?平板耳机又是否拥有拿得出手的音质?

ME.1:差不多等同于大耳机缩小版

DSC06856

  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触平板入耳式耳机的话,那么ME.1在外形上就能给你与别不同的感觉。很多朋友选用入耳式耳机的原因,是因为入耳式耳机能够带来更加出色的隔音效果,然而ME.1的腔体外露部分却做得像一个缩小版的开放式头戴耳机,让人不禁怀疑使用过程中是否会漏音。这正是平板耳机由于结构带来的外观特色,也是在使用过程中无可避免的问题。ME.1采用的复古式设计,也是有别样的美感。

DSC06861

  针对漏音问题,小编这种带上耳机就光顾自己爽的人稍微把ME.1给身边的一些朋友试听,再凑近耳边去尝试,并不算有太明显的漏音,只是有声音洁癖的朋友就要慎重选择了。ME.1腔体的前半部分则是与现在流行的入耳式耳机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导管的尺寸较为正常,实际佩戴起来的感觉还算不错,长时间佩戴也不会有太明显的异物感。

DSC06863

  作为UM旗下第一款完全自主研发的耳机,ME.1在耳机的内部结构方面也是花费了不少功夫。振膜尺寸为18mm,对比普通的10-12mm动圈耳机还是有些优势。双层高强钕磁铁的使用,保证了有足够的电荷产生振动,产生更加出色的声音密度。别出心裁的是,UM为了保证用户能够在户外使用ME.1时能够不错过某些环境提示音,还在ME.1当中使用了自主设计的声音过滤器,保证用户使用的安全。

DSC06868

  身为一家为器材发烧友服务时间不短的厂商,UM自然深知线材对声音的印象。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ME.1采用的是八芯6N单晶铜线材,基本上能够保证音乐传输时信号的纯净度,透明热缩管的包裹下线基看着相当HiFi,只是普通消费者可能就不那么容易接受了。和旗下的其他耳机产品一致,ME.1采用的是0.78mm双插针接口,在保证接口牢固度上有着结构上的优势。

AUDEZE isine20:前卫,轻奢

DSC06887

  同样也是运用了平板式换能原理,AUDEZE isine20也是有着造型扁平,面积相当大的发声单元部分,外挂在耳机后腔上。不过对比ME.1略显复(tu)古(qi)的造型,isine20的造型显然要前卫很多。无论是以棕色作为主色调,配以金色作为点缀的色彩搭配,还是腔体设计更像一个盾牌的造型理念,都让isine20的造型看起来更加和(hao)谐(qi)舒(shi)适(zu)。

DSC06896

  对比之下,isine20的后腔面积对比ME.1要更大,并且不像ME.1那样,前腔部分有足够的体积与耳窝接触形成密封,因此isine20的佩戴更容易发生漏音,出门稍微吵一点收听效果就会受到影响。为了减轻这种情况,AUDEZE不仅设计了更长且带有偏转角度的导管,并且还采用了创(sao)意(qi)十足的螺纹型硅胶耳套,尽可能保证密封性。实际效果如何?小编老实说一句,聊胜于无吧。

DSC06904

  线材方面,AUDEZE并没有宣传线基的材质,线材的粗细更加贴近我们常见的入耳式耳机。底座接口方面同样采用0.78mm双针接口。其实更让小编惊讶的,是包装中除了常见的3.5mm接口线材之外,AUDEZE还准备了一条使用lightning接口的线材。看来AUDEZE还是有想成为苹果手机在高音质表现上的得力助手——可不,AUDEZE旗下的EL8平板耳机,现在正在Apple Store中静候各位玩家宠幸呢。

试听对比:同为平板,但听起来却完全不一样

DSC06918

  虽然平板式耳机以往多以头戴式出现,但小编这次还是不打算用台机进行驱动。本次的主要试听器材为iPhone 5s,vivo X20,旷世QP1R,Hidizs AP200等随身设备。鉴于平板式耳机的结构特点,本次试听环境将尽可能保持安静,减少对平板耳机表现的干扰。

DSC06906

  首先试听的是isine20,当音乐响起的时候,首先小编就感受到一个开放式耳机应有的开阔声场。Isine20声场呈椭圆形,相当出彩的横向声场,加上在便携式耳机里算得上不错的纵向声场,能够有能力挑战放下一个大编制古典乐的乐团。边界效应自然衰减的声场,能够很好地展现出声音的层次感,并且不会因为声音的规模缩小,显得音乐元素之间距离拉大,始终保持恰当的距离感。能够有这样的表现,可以说是30mm振膜尺寸和开放式设计结合的莫大功劳。

DSC06911

  能够发挥平板式换能结构优势的不仅是声场的自然宽松,对于声音弱细节的还原更是让人称道。这并不是常见的耳机通过增加解析力,刻意营造的形体感,而是通过音乐的强弱变化演绎。举个例子,在某些爵士乐的演奏中,能够听到架子鼓的敲击力度变化,以及声音强弱的过程,甚至还能捕捉到一些细微的声响。isine20在弱细节上的表现,很好地呈现出平板式耳机的优势。

DSC06914

  三频方面,小编认为isine20的三频是平衡而真实的,辅以还原度高的声音厚度和密度,以及较为细腻的声音线条,在保证还原度的情况下能够有着相当不错的听感。当然,isine20并不是全能的,在摇滚乐的表现中便显得有点过分柔和,更不要说在金属摇滚这种需要大动态和速度感的场合中,isine20显示出一种先天的疲态。出现这两种情况,都反映出平板式换能结构的先天不足。

DSC06870

  相比之下,由于采用了直径为18mm的振膜,因此同是平板式换能结构,ME.1上耳首先能够感受到的是声场方面的差距。如果说isine20有机会挑战大编制古典乐的话,那么ME.1的能力则更适合演绎爵士乐现场。在距离感的控制上,ME.1做得还算合理,但声场的边界还是容易被察觉,因此,ME.1更适合演绎一些空间感不算太大的音乐。

DSC06875

  而在三频风格和质量上,ME.1的表现和isine20也有一些出入。ME.1很容易就能够让人感受到这是一个暖声的风格,并且在人声位置上能量感和位置都相应加强了。这就让ME.1变成了一个大约是3:4:3的低中高频分布,并且声音听感偏厚暖。虽然采用了双层磁铁增强了磁通量,但ME.1的声音解析力受到单元尺寸的限制,表现出先天的不足。

DSC06881

  因此,ME.1选择了比较走心的调音,着重表现听感。在演绎一些慢板老歌的时候,在更加容易凸显出录音的质感。不过这样的声音风格,高频延伸不算悠扬,低频下潜也潜了一点,声音线条感也不会特别刻画得很清晰,加上平板式换能原理的一些天生不足,在演绎需要速度感的声音的时候,比起isine20更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DSC06933

  在佩戴方面不得不说的是,UM结合了过往制造多款定制耳机的经验,因此即使是公模,前腔体的佩戴也是相当贴合小编本人和身边人的耳道,至于漏音问题嘛,还是有点,不过比isine20要轻一些。对比来说,虽然isine20已经设计了带偏转角度的导管和采用了螺纹硅胶套,但受制于腔体设计,不仅需要调整才能带好,并且没有ME.1那样稳定和隔音。也许增加一个耳挂能够戴得更稳,但漏音这个问题确实没能绕过,还需要AUDEZE方面多多努力。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为您推荐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外设论坛帖子排行

最高点击 最高回复 最新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