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不成功未必成仁!未炒作成功的五大音箱噱头不成功未必成仁!未炒作成功的五大音箱噱头

2009-12-11 04:28 出处:PConline原创 作者:晃晃悠悠 责任编辑:zhangqianliang

前言:

  “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这多见于英雄主义电影里,在实在没有活下去的条件下,英雄们往往慷慨赴义以成就史家,名垂千古。正所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真实世界不总是像故事里的情节般简单的,有时候虽然舍身,但未必是取义,也未必能成仁。

  这种情况在多媒体音箱行业里是比较常见的,十多年过去了,多少品牌从默默无闻到鼎盛一时,但终究能修成正果的屈指可数。这说明了一个问题,混多媒体音箱业,不容易啊。然而即便事实摆在眼前,依然不断有厂商前仆后继的加入战团;08、09年呈现出来的情况是前浪还没来得及爬上沙滩,后浪已经汹涌而至。以笔者看来,在这种火热竞争的表象下隐藏着的,是与04年的mp3“热潮”一样的一个多媒体音箱市场的危机。

  而此次我们并不打算探讨行业的危机根源,只希望列举一些有代表性的不成功的产品卖点,让大家能管中窥豹,假设能够给大家带来或多或少的启发,笔者就心满意足了。最后笔者也想提醒读者,笔者所说的不成功的噱头并非完全否定这些技术或者提法,只是提醒大家这样操作并没有成功,并以自己的一己之见分析其不成功的一些原因。

电子管音箱:

  在于不少音乐爱好者的交流中,笔者发现消费者对电子管的概念大多比较单纯,似乎采用了胆管的产品就意味着好声。

音箱 噱头 不成功
西电的6167

  实际是否如此呢?我们知道,一般多媒体音箱大多采用晶体管放大器进行信号放大。因为无论是从成本上看,还是从设计角度看,晶体管功放都有比较明显的优势;而如果采用电子管功放,则无论是产品的使用寿命还是成本都很难达到理想的要求。

  但是采用胆管的功放同样有着晶体管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能够承受更大的信号能量,并且经过胆管放大的音频信号虽然也是失真信号,但是谐波失真方面能量较大的大多是偶次谐波,而在人耳听来,这种谐波失真类似声音的泛音,在听感上能令人觉得声音更丰满、柔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暖声”。

  在人们的普遍意识中,电子管产品一向都是好声的标志,但是要真正作出一款让人满意的电子管功放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音箱 噱头 不成功
比较典型的电子管多媒体有源音箱(采用了独立功放设计)

  首先,由于电子管功放的输出阻抗较大,因此电子管放大器的阻尼系数远比晶体管放大器低,对音箱的扬声器的控制力没有晶体管功放来得好(阻尼系数对扬声器的控制问题大家不妨参阅上文的介绍)。具体表现就是顺态,大动态下性能不及晶体管功放,烧友俗称“不够快”;其次,电子管是电压控制器件,可承载电压较大,而工作电流却不是很高,这一点对电源部分也需要一些特殊的设计,并且需要配置输出变压器与负载匹配,而变压器是感性元件对电路线性也有一定影响。因此,胆机对电路设计有一定的要求。

  点评:正是因为上述原因,这么多年来,胆机有源音箱产品真正获得成功的产品屈指可数。因为要设计好了,成本下不来,曲高寡合;单纯做噱头,买胆机的顾客也不是傻子,试听之下,是骡子是马自然能够了然于胸。所以笔者并不看好胆功放在多媒体音箱中的应用,先天的矛盾决定了这个设计注定难成气候。

三分频2.0: 

  高、中、低频扬声器在设计上有着不同的物理特性,不同尺寸、材料、结构的扬声器适合的回放频段也不相同,三分频设计能够更好的让扬声器在自己的优势频段上发挥所长,而不必兼顾其它频段。

 

 第九届年度评测 PConline 音箱
采用了三分频设计的多媒体音箱不多(笔者印象较深的是奋达MF280)

  但是问题在于增加了一个单元就必须增加一级分频器(多出一个分频点),而增加分频点,既是增加风险。因为增加分频点不但增加了设计难度,也增加了产生明显分频点失真的机会。

漫步者 S2.1MKII 大功率音箱
漫步者 S2.1MKII  图 库  评 测  论 坛  报 价  网购实价

  目前采用三分频的2.0音箱比较少,更容易看到的是2.1或者多声道环绕的产品。有评论认为未来的2.1音箱应该会走向三分频,传统的两分频2.1音箱将会渐渐淡出市场,在我们看来这种看法过于乐观。因为目前大多数购买2.1产品的消费者更关注的是价格而非音质本身,因此,具有价格优势的2.1音箱依然有着适合自己的市场;而高端2.1产品将会更多的采用三分频的确将是未来的趋势。

  点评:2.0音箱三分频设计,我们认为并没有什么不对,只是这个产品线并没有炒作成功;真正成功的是三分频2.1音箱产品,它成功的升华为了2.1音箱的高端产品线主流设计。这或许就是2.0三分频音箱没有炒作成功的原因所在了——产品并没有因此出现音质或者品味或者其他层面上的提升,令其与两分频产品没有拉开层次上的区别。既然如此,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谁会干呢?

双核音箱:

  处理器有双核,什么时候音箱也有双核了?这个说法最早出现在麦博的产品上。

第九届年度评测 PConline 音箱
FC260十周年纪念版产品本身是比较成功的

  关于所谓的“双核”问题,我们认为也是厂商的一个宣传噱头。关于这一点,业内也有争论,一些同行根本没有提,而厂商却依然没有放弃这个宣传点。我们认为其实摊开来说便没有什么不能说的。

  麦博的FC260以及FC280都采用了IGBT,所谓双核,麦博方面给出的官方称呼是“全对称互补功率放大及大功率对管输出”,我们猜测其所宣称的双核应该是指“对管输出”了,也就是说我每路放大采用了两个IGBT,整个功放电路就有四只IGBT。

dfdsg
FC260十周年纪念版的IGBT功放电路

  这么称呼其实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争议点应该是所谓的“硬双核”与“软双核”。我们认为这个实在没有必要争论,因为就如AMD与Intel的所谓真伪双核问题,其实对于用户来说根本不重要,重要的谁效能高,谁好用或者谁性价比高。题外话,真伪双核争论的是处理器是否是一颗完整的硅片,软硬双核则是看我是否是分开的,有意思。

  点评:双核这个噱头实际上厂商也没有过分宣传,不过说采用了两个IGBT(至于采用了什么桥接方式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个不是重点)就是双核设计的确有点玄乎。这个热点没有炒作起来是因为其底气并不足,以此区别内部有桥接方案的功放芯片也的确有失公允。

双低频单元:

  与双核概念类似,有些厂商动起了单元的念头,将2.1的低音炮增加一个单元,便说成是“双炮”、“双动力”,这玩得实在是有点过火了。

音箱 噱头 不成功
这样的双炮有意义么?

  这样的产品,两个单元是分别独立推动还是一拖二呢?我们不得而知,笔者手头上也没有现货可以拆解。但是无论产品用的是哪种方式,对于普通用户来说,都不一定是有益的。

  假设是分别推动,那么我们如何解决低音炮内部气流间的相互扰动的问题?分别采用独立箱体?那为何不做成2.0呢?实际上开口箱低音炮设计,在倒相管内部的气体可以看做是振膜的,但这是在设计者有效计算下的基础上实现的。 两个单元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倒相孔?这是个大问题。

音箱 噱头 不成功
双核还真有可能是双动力,但是此双动力就比较值得怀疑了。

  假设是一拖二设计,那实际上音箱的输出功率和推动单个单元是否会有较大的区别呢?理论上是不会有很大区别的。那采用双单元设计对于消费者来说,还有什么直接的意义呢?

  点评:双单元设计在笔者看来着实是没有太大意义的,相信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是如此。所以其炒作不成功的原因应该在这个设计本身上,乏善可陈,难以引起消费者的共鸣,所以宣传来宣传去亦不见得能有什么起色。

平板音箱:

  平板音箱其实是很杯具的产品,即便是伪平板音箱也最终没能火起来,想想的确是有点可惜,因为这样的产品,实际上是有其实用价值的。

兰光 平板音箱

  小型化的平板音箱对于笔记本用户来说是一种福音,虽然说随身携带音箱还是有点令人难以接受,但是比起不少努力想要尽可能将音箱做得便携的厂商来说,平板音箱的确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兰光出品的这套平板音箱售价并不贵,推出时的售价还不足百元,并且扣具还兼顾了便携等要素,可以说是相当成熟的产品了。

兰光 平板音箱

  而对于桌面面积窘迫的用户来说,平板音箱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小巧、美观,音质也没比传统音箱有明显的弱势。笔者大学时代购买伪平板音箱时,为的就是能够节省出一点桌面空间(当然,既然是伪的,事实上也就没有节省成)。

  点评:平板音箱的概念虽然没有炒作成功,但这样的不成功与三分频音箱有点类似,输在了技术的可普及性方面。同样的例子在其他IT产品中也有,譬如Rambus内存,并不是因为这样的技术不好,而是因为难以普及。

  总结:从我们以上提供的五个例子来看,炒作不成功的原因大致上有两类,一种是毫无实用价值的虚无炒作,这样的炒作即便不成功,也没什么值得可惜的;而另一种有一定实用价值的设计我们则应该分开来看,更多的时候笔者更愿意相信这只是“时不利兮”造成的。我们希望厂商能够更多的推出这样有意义的尝试性的产品,毕竟这才是多媒体音箱发展的原动力。

为您推荐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外设论坛帖子排行

最高点击 最高回复 最新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