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除了三星收购哈曼 音频界还有哪些重大收购?除了三星收购哈曼 音频界还有哪些重大收购?

2016-11-23 00:15 出处:PConline原创 作者:隔壁家的老黄 责任编辑:huangjiangying

  【PConline 杂谈】前几天,三星以80亿美元收购哈曼国际的消息,一下子在国内音频圈炸开了锅。哈曼旗下的AKG、哈曼卡顿和JBL等众多子品牌,从此也姓了“Samsung”,没准以后买三星手机、笔记本,标配的就是其中一家的耳机。话说能以现金的方式直接花80亿美元进行收购,也只有三星才能这么土豪。然而,我们仔细回想,近几年内音频圈发生的重大收购消息并非“三星&哈曼”这一次。今天,咱们就来一起来回顾一番。

23

2008年 罗技收购UE,耗资3400万美元

3

  在2008年,更多的国人应该关注的是北京奥运会,其实在那一年,罗技斥资3400万美元收购UE也算是音频圈内的一件大事。不过两家从谈判到最后的签约合并,视乎都是有点默默无闻,以至于后面宣布收购完成,让小编我这类爱好者都有点小疑惑。

2

  UE这个以定制化动铁耳机发家致富的公司,其产品一度成为许多歌手人手一副的高端耳机。出自UE之手的代表产品,如TF10、SF3和5Pro等也都是烧友们口口称道的经典型号,可以这么说吧,曾经的UE只以几十人的企业规模,却赢得了许多更大品牌所没有的地位。

2

  罗技之所以收购UE,有点“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的意味。罗技自家的产品多以游戏、娱乐影音为主导。相比更为专业点的HIFI界,一来罗技毫无技术积累与市场经验,想要拓宽该方面的市场,从头做起的话费时费力并且无法保证能有所作为,直接收购UE,将其强大的声学技术功底为自己所用,确实是一步好棋。要知道,论多单元动铁这块难啃的骨头,除了UE,威士顿之流,市面上还有哪家能够真正做得出彩的?

3

  相对而言,收购完成之后,从低端入门到高端HiFi,罗技UE的曝光程度会远远超过之前。并且,从一开始合并就接连推出了7、8款新品,视乎UE自身生产力也得到了质的提升。总的来说,罗技收购UE,算是音频圈少见的一场双赢交易。

 

2011年12月 漫步者收购Stax 耗资900万

3

  2011年漫步者以全资收购著名静电耳机品牌STAX,在国内音频圈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以生产高端静电耳机而闻名的STAX在发烧友小众圈子中拥有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静电耳机比动圈、动铁耳机的技术门槛要高得多,因此静电耳机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种技术宣示,例如森海塞尔的最顶级的大奥菲斯就是静电耳机。能设计制造静电耳机的厂商少之又少,而专心于静电耳机的设计制造的,全球也没几家,漫步者收购的STAX就是其中的一家。    

  漫步者在耳机领域的市场地位与STAX有着明显脱节,收购的消费一出,许多发烧友都兴奋地认为静电耳机平民化时代可能要来了,特别是漫步者在《收购资产公告》中有写到“计划推出基于静电技术的新品牌,以便携式的静电耳机产品为主打,进一步拉低售价门槛,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更加是印证了这一可能性。

stax009

  而有意思的是,STAX在被收购的同一年发布了一款新产品STAX 009,并不是大家所期待的平民化的静电耳机,恰恰相反,STAX 009是一款Hi-end级别的旗舰产品,在耳机发烧友的评价中,STAX 009在消费级产品当中鲜有对手,而只有200只左右的年产量,也使其价格高高在上,却无法阻止发烧友对它的钟情,市场货源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其实在上次“漫步者20周年工厂行”的活动中,笔者有幸与漫步者的张总聊起过此事,他给我答案:“收购STAX实际是因为我们非常欣赏两位创始人老先生,想让它继续甚至更好的发展下去,而有关挣不挣钱之类的话题,并非我们的主要目的。”

 

2014年4月 Gibson收购飞利浦娱乐影音部门 耗资1.35亿美元

3

  飞利浦娱乐影音部门实际也就是指,飞利浦旗下主要经营影音和多媒体的沃科声公司(WOOX Innovations)。可能小编这么说会有不少童靴并不清楚WOOX到底为何方神圣?但是,如果我说曾经的王者至今在售经典款SHP9500是出自它之手,或许许多人也就了然。是的,WOOX旗下的比利时声学实验室不仅创作出了SHP9500,在此之后,飞利浦Fedilo系列在市场上的大热,2000级别的参考级X2头戴式耳机等等,也都是烧友们津津乐道的产品。

Gibson

  而到底是谁?其实它是美国吉他、乐器制造商是一家相当著名的音频设备老牌企业,对于喜欢玩乐器的童靴应该比较了解,旗下除了拥有不少乐器品牌,专攻专业乐器影音市场之外,近年來也在不断追求在整个影音产业的全方位发展。而这一次对于飞利浦WOOX的收购,将是Gibson对于民用消费市场,特别是影音作品销售方面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行动,对于Gibson的长远发展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3

 

  在此之后,Gibson接连并购或者说是投资诸如ONKYO(安桥)、TEAC和Tascam等一众相当具有历史的日本厂商,进一步巩固吉普森(Gibson)自身在音频圈内的地位。自此以后,打个比方,吉普森有点像汽车产业的“大众集团”,吉普森公司拥有超过100个知名品牌,因此也成为了音频产业中为数不多的超级巨头。

 

2014年4月 F-东科收Scan-Speak 斥资4000万

2

  来自台湾的F-东科(前身是台湾东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自1971年成立以来,主要涉及的业务正是扬声器单元,并且现金已发展成全球最大的OEM扬声器生产商之一,几乎整个亚洲主要的扬声器订单都是出自它之手。就是这样一个在稍显陌生领域里面的霸主,也是有着OME厂商的通病,没有自己的高端品牌,小编感觉收购绅士宝的主要目的也是因为这点。

23

  Scan-Speak绅士宝,于1970年成立于丹麦Videbaek,有着40多年的研发制造经验,并且是目前世界顶级扬声器品牌商之一,其设计生产的扬声器到那样有着完善的质量,在世界范围内的音响发烧友心中享有盛誉!ScanScanspeak可称为市场高档音箱制造商市场的风向标,无一例外,只要是全球顶级音响产品中,总是能看到ScanScanspeak单元的身影。

2

  此次耗资4000万资金(约合2.28亿新台币)收购措施之后,绅士宝能够给东科带来的好处,不光是品牌上的加分增值,另一个层面,绅士宝高端扬声器技术也将与东科自身进行融合,使得F-东科在声学产业布局更加完整。与此同时,F-东科也没有对绅士宝品牌做太多干涉,绅士宝依旧独立自我运营,并且在巨额资金的加持下,近两年来发展速度相当迅猛,但是味道还是那样么,小编听的不多,不敢妄下定论....

 

2014年10月 歌尔声学收购丹拿 花费4150万美元

34

  丹拿这个名字,大部分人都应该听说过他的名字。只要在发烧圈内谈及有关音响的话题,丹拿是一个永远都绕不开、不得不提的关键点。多年来,许多丹拿扬声器型号也成为了音乐发烧友心中的经典:成为真正的音乐爱好者心中顶级的扬声器。也就是这个音响界的传奇霸主,在14年10月21日突然宣布,被来自中国山东的歌尔声学以4000多万美金正式收购。

3

4

  歌尔声学与F-东科有点像,都是类属闷声发大财的幕后行当。其主营业务为电声器件、光电产品、电子配件和LED封装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客户涵盖三星、苹果、LG、松下、索尼、谷歌、微软、缤特力、思科等。仅是2013年间,歌尔年销售收入已超过100亿元。尽管我们对歌尔并不熟悉,但能够花4000千万收够丹拿这一点,就足以证明它的自身实力。

3

  根据官方的资料表明,收购完成之后,歌尔声学将获得扬声器单元音响系统技术、DSP信号处理技术等先进技术,结合歌尔声学的微电声技术、无线通讯技术、MEMS技术、自动化技术、模具技术等先进技术,歌尔声学将在电子声学领域形成更完整的产品线。而丹拿已将获得歌尔在微声市场的资源,进而进军智能音响、汽车音响产业,自身的发展空间算是得到进一步扩展。

 

2014年5月 苹果收购Beats 涉及金额30亿美元!

b

  末尾,圈内的时(zhuang)尚(bi)界领袖Beats在近几年凭借明星效应的影响,深受许多年轻朋友们的追捧,相应的自身实力得到了迅猛发展,当然,这里面发烧友贡献的力量不多。然而,就在Beats越走越顺的时候,14年5月份,苹果突然宣布正式全额收购了Beats,该笔交易中涉及的资金达30亿美金!话说三星收购哈曼集团,是一个整个集团(内包含众多明星子品牌)也才80亿美元,可以看出Beats是有多么值钱,苹果是有多土豪了吧!

未分家之前的“魔音”
未分家之前的“魔音”

  自从Beats与魔声分家以后,以前的魔音组合分道扬镳,不过这其中Beats受益是最大的。也没办法,毕竟魔声一起主导产品技术,Beats则是外观,在没有这个大大的“侧B”Logo后,对应之间的差异性并不高。反过来看看Beats,顺风顺水,分家后没两年,反而自身估值比以前的魔音时代还高,试问也没多少品牌能做到如此吧。

2

  有关这两家公司历史,小编也不需要介绍太多,因为两者在年轻一辈人中的影响力太大太广。不过,自从收购了Beats以后,苹果的许多新措施、新方向,或多或少也都与Beats有所牵连。举个例子,Beats近一年来的新品,几乎是以蓝牙耳机为主,然后坑爹的苹果就在iPhone7身上取消了耳机孔,这里没有一丝的关系小编我自己都不信,我一直坚信一点:公司的性质决定了它必然是“无利不起早”德性。

 

3

写在末尾....

  总之一句话,这两三年内音频圈发生的收购频率还是比较高的,一方面是本行业竞争压力太过巨大;另一方面,现在“单枪匹马闯曹营”的策略基本是找死,就跟LOL里面的团战是一样,越往后期以“多打少”的优势越发明显。所有这些收购、并购最终出发点的都是只有一个:相互利用,互相抱团利用彼此优势资源才能更好的活下去。

为您推荐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外设论坛帖子排行

最高点击 最高回复 最新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