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堕落还是进化?06年音频器材的HiFi趋势堕落还是进化?06年音频器材的HiFi趋势

2007-02-15 09:22 出处:PConline 作者:无缘一见 责任编辑:zhangqianliang

 

  纵观06年度的多媒体音频器材领域,各厂商对新构架、新技术的态度有了惊人的变化;新概念、新技术(或许也不见得很新)不断的应用在了新产品上。过去过于追求性价比导致的粗放型竞争变成了斗志斗勇的脑力竞赛,于是乎厂商们也开始为自己的产品注入了“Hi-Fi”概念。

  冷静思考一下,我们不禁要问——目前多媒体音频产品的Hi-Fi趋势究竟是令“Hi-Fi”堕落了还是令多媒体器材得以升华,真的变成“Hi-Fi”了?或许混乱的局势正是这两点兼而有之的。

趋势+HiFi+多媒体+音频
Hi-Fi是人们对美的一种追求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Hi-Fi:

  Hi-Fi的英文全称为High Fidelity,是七八十年代日益兴起的一个概念“高保真”。高保真的标准是高度还原原声。这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不过他应该是高水准的原声重塑。

趋势+HiFi+多媒体+音频
人们对Hi-Fi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人们对声音的还原有着无穷的欲望,因此高保真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譬如近乎苛求的对器材进行优化,对完美原声回放的不懈追求,对回放器材进行更深层次的技术挖掘等。实际上正是因为这些内涵,Hi-Fi的含义才真正的丰富了起来。对于发烧友来说,Hi-Fi更大层面上的含义不是奢侈,而是追求,这一点与DIY超频类似。

  高层次的Hi-Fi器材发烧友们更乐意称其为Hi-End,Hi-End是人们对声音回放品质极至追求的表现,也是Hi-Fi的精髓所在。

趋势+HiFi+多媒体+音频
我们认识得越多就越Hi-Fi

  随着技术的发展,Hi-Fi牵涉的学术应用变得相当广泛:它包括物理声学、心里学、建筑学、电学等,更广义的讲,它还涉及艺术和哲学等。因此其门槛还是相当高的,专业人士喜欢使用器材进行标准化的评定Hi-Fi,而发烧友们则更喜欢用自己的耳朵。

其他应用类文章:《集成声卡一定差?如何评判板载音频质量》、《21世纪初最失败的十大硬件技术和产品》、《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 教您DIY 5.1音箱》。

主流多媒体音频厂商都在如何“Hi-Fi”呢?

  随着PC的发展,作为拓展的多媒体音频领域获得了更多的技术积累,不少音响界的设计师开始进入多媒体音频领域,而多媒体音频产品也难免开始“Hi-Fi”起来。其中表现得最突出的是一些在业内有着一定影响力的厂商。

趋势+HiFi+多媒体+音频
Peter Larsen先生

  2003年12月起,Peter Larsen先生任开始担任microlab麦博集团首席技术顾问。Peter Larsen先生曾经担任过丹麦Vifa(威发)的总工程师(1979年-1987年);1991年-1993年在美国JBL任总工程师。

趋势+HiFi+多媒体+音频
爱德发北美公司的设计师Peter Duminy

  Peter Duminy。Peter 拥有30年音响设计经验,曾就职于于B.B.C(英国广播公司)扬声器研发部,Bowers & Wilkins Loudspeakers Ltd (B&W), 和Monsoon Audio. 他于2004年加入加拿大爱德发的研发团队。

  技术源于人才,上面两家公司对人才的重视不禁让我们想起一句话:“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

  从Hi-Fi的理念看,追求高保真的精神才是Hi-Fi的真谛,而正是出色的技术人才令多媒体器材“Hi-Fi”了起来!也令2006年多了更多出色的音频类产品!

趋势+HiFi+多媒体+音频
独立功放概念2006年大放异彩

  2006年在多媒体音频领域完全可以称为独立功放年,大多数的多媒体音箱厂商都推出了独立功放产品。

趋势+HiFi+多媒体+音频
麦博的梵高系列采用了其引以为傲的V12+S12扬声器

  另一家公司——麦博则着重宣传他们的V12全频扬声器。

趋势+HiFi+多媒体+音频
三诺公司将电子分频技术引入多媒体音频领域

  同样有着较高影响力的三诺公司则在接近年底的时刻推出了他们的电子分频技术产品。虽然三诺一直在推广独立功放概念,但是我们认为电子分频技术的引入才是他们2006年真正的亮点所在。

  虽然不少玩Hi-Fi的朋友对多媒体音频产品不屑一顾,但是我们依然认为多媒体音箱朝着追求声音品质的方向发展是值得赞赏的。这种追求的确是对Hi-Fi的追求。

现状:

  如果要说多媒体真正Hi-Fi了,或许有点言过其实。对于已有30多年沉淀的Hi-Fi来说,多媒体音频领域还是“嫩”了一些。应用于Hi-Fi领域的一些词汇就目前的状况看依然不适合应用在多媒体音频领域。

  Hi-Fi既然是人们对完美的追求,那么他应该是严谨的,容不得一丝浮躁!

  另一方面,从最现实的成本角度看,多媒体音频目前想要真正的Hi-Fi起来,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趋势+HiFi+多媒体+音频
与动辄上万的Hi-Fi设备相比多媒体音频器材还太嫩

  即使是高达两三千元的产品,与真正的Hi-Fi相比也有着一定的距离。而成本因素几乎是目前多媒体音频产品无法逾越的鸿沟。毕竟从整体构架上,成熟的Hi-Fi产品要比多媒体有着太多的先天优势。

  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说是否Hi-Fi要以价格为准则,对于Hi-Fi来说,的确有太多的因素需要考虑了,器材的搭配、摆位、听音环境都有相当严谨的要求;而价格实际上仅仅只能作为参考。

  不过我们依然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声音的认识,很多东西可以靠技术进步而得以弥补。但这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多媒体音频的Hi-Fi路可以说才刚刚开始而已。

出现这类状况的根源——需求:

  我们一直认为是需求决定了商品的演变,有需求才会有厂商对更高的技术产生兴趣,并进行新产品的研发。

趋势+HiFi+多媒体+音频
现实的状况是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

  而有高端需求正是推动多媒体音频器材“Hi-Fi”化的原动力。随着国家的发展,的确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而这部分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就显得自然而然了。

趋势+HiFi+多媒体+音频
激烈的竞争也推动了产业的品质升级

  此外,随着更多厂商的加入,多媒体音频领域的竞争也开始越发激烈了起来,激烈的竞争同样推动着产业向品质优化的方向发展。

  最后就是品牌意识,一个厂商没有品牌意识将是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跟的。而高端产品正是一个厂商的脸面般,长期的提供优质产品,优秀的品牌形象自然而然的被树立了起来。厂商们对产品品质的追求同样能够提升自有品牌价值。从企业的角度看,令多媒体音频产品向Hi-Fi发展符合商业规律。

我们的一些建议与观点: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您是否需要“Hi-Fi”?

  目前昂贵的多媒体音频产品已经超过5000元(部分高端的创新音箱),但是是否有这个必要呢?我们认为这个问题由个人的生活追求、品味价值观决定。如果有需要,有何不可?反过来说,如果您不需要,或者实际上听不出不同产品的区别亦或者觉得这些细微的区别不值得购买如此昂贵的器材,那么又何必求贵呢?“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消费观即使是对于富人来说也是相当不理智的。

  您的财力是否能够支撑您的追求?

  如果需要在PC上Hi-Fi,设备的价格可以随意超过其他配件的价格,预算问题也就的摆在了眼前。您的财力是否能够令您实现梦想呢?对于一些对音质有较高评赏能力的朋友来说,我们不赞同在音频领域作“退而求其次”的选择,那会令您未来的听音体验变得很糟糕。预算不足宁可先不要将钱砸在这个地方,应该“宁缺勿烂”。

  什么级别的产品适合您?

  音质虽然是客观存在的,器材与生俱来的品质。但是不同的人对其有着不同的定义,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要盲目听从别人的建议。如果自己鉴定不出哪款产品更好一些,那么就选之中相对便宜的。

  品牌论?

  多媒体音频没有必要盲目追求国外品牌的产品,国内的很多产品已经做得很出色了。一些“洋声音”未必一定好过“国产声音”,“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并不适用于音频领域,大家应该耳听为实。

  搭配问题?

  对于多媒体音频设备来说,狭义上看就是声卡与音箱的搭配;广义上看就连电源,音源、摆位等算在其内。而如果搭配不当,您的PC也很难没法“Hi-Fi”起来。

观点:堕落还是进化?

  就目前的状况看应该是“堕落”了Hi-Fi;升华了多媒体音频品质。随着满天飞的“Hi-Fi”宣传,Hi-Fi的确“堕落”了。而多媒体音频随着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品质与前不可同日而语,说其升华了并不为过。另一方面,随着PC通用化优势的体现(硬盘是最理想的音源载体,而PC强大的处理能力能够提供优秀的解码功能,这一点已经在HTPC上得以体现),多媒体音频的Hi-Fi之道也并非天方夜谭。对于多媒体音频,发烧友们大可不必唾之以鼻。

为您推荐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外设论坛帖子排行

最高点击 最高回复 最新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