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水电火电还是核电? HIFI玄学言论大吐槽水电火电还是核电? HIFI玄学言论大吐槽

2012-12-21 00:15 出处:PConline原创 作者:JM 责任编辑:yanyuchen

玄学理论的起源与思考

CD
CD的采样精度其实早已满足人类的耳朵

   其实仔细回想一下,目前我们常听的音乐90%都是来自CD,而CD音频是采用44kHz采样频率和16bit采样精度制作的。虽然目前市场开始有不少SACD唱片售卖,精度高达24bit和96kHz的采样率,但是依然不受主流市场认可。于是受限于CD精度限制,所以目前的HIFI厂商无法像PC硬件一般不断地提高工艺、提高产品的效能。

  事实上从音频回放设备诞生至今,其技术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要做出真正“高保真”的声音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但是由于需要不断鼓励消费,厂商就需要设计出“不成熟”的产品,并且刻意地不公开技术细节,以至于即使现在仍有许多不透明的信息地带(例如部分线材、脚钉、以及水电和火电),并且为产品加入非常大的价格区间予以区分。这也正是消费社会中商家做的最常见的事情。

高音甜
HiFi软文始于港台

  此外,鉴于音频设备属于主观体验的消费品,在数十年前可供试听的场所并不如现在那么多,所以许多商家开始从媒体、广告和公关方面下手了,而我们都知道,音乐与语言是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表意记号系统,想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音乐的质量是一件对个人能力要求极其高的任务。在许多专业HIFI杂志(尤其是香港与台湾的)上都可以看到不少介绍或试听评测类文章,而这类文章的行文大多辅以极其华丽的辞藻。但是对于没有真正听过那些音箱的读者而言,这些辞藻就如同隔空的浮云一样不着边际。而在中国大陆经济日益繁荣的今日,港台这种HIFI的浮夸风气也已经侵入了大陆市场。

WEB2.0
WEB2.0的意义在于每个人都能做内容发布者

  但是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尤其是WEB2.0时代,音频评测不再是由这帮杂志特约的作者所统治,所有网友,哪怕是一个刚入门的小学生,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对音质的试听感受。问题也来了,当这个意见的数量过于庞大与复杂,消费者接受资讯的途径越来越多,却越来越不知所措的时候,商家更容易乘虚而入,通过对某个论坛的舆论导向的控制来热捧某款产品,这已经是行业内人人皆知的秘密。这对于刚接触HiFi音频的人而言,这种意见环境的形成无疑是极具威力的。 

耳机
国内论坛常态

  吊诡的是,正如上文所说,声音的主观性很大程度需要自身去聆听才能感受得出,但是当我们即使得出一个结果也很难得到他人的认可,即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都会惹来一批冷嘲热讽的质疑之声,而又由于国内网络讨论氛围的特点,各方所持的意见均无法说服对方,并逐渐演变成一种仇视的对立状态。小编在这不否认天赋异禀的人士存在,但也不认为这是一种常态。事实上,如果需要盲听的话,最好是进行双盲听测试,这样得出的结果才能最大程度上排除各类心理、环境暗示的影响,可是往往很少人愿意去这样做,原因为何?小编这里也不想过分解读,留待各位网友好好思考吧。

  最后小编还是要用一句老套的话结尾:听音乐是种享受,不要将精力全部花费在对一些可闻或不可闻的细节的提升上而忽视了音乐本身的灵魂,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并非我们所提倡的。而且能否听得出区别,本身都是一种幸福——听得出,那可以证明施主你耳朵骨骼惊奇,是一代奇才。而听不出,至少代表着你不需要花费重金去做一些完全没必要的投资,你的钱包也因此免遭血光之灾,俗话说得好——摄影穷三代,HiFi诛九族。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为您推荐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外设论坛帖子排行

最高点击 最高回复 最新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