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对话:粤港两地4位耳机卖场负责人对话:粤港两地4位耳机卖场负责人

2014-03-22 16:00 出处:PConline原创 作者:JM 责任编辑:yanyuchen

亦轩Mingo:我更在乎有多少信息被传播出去

 

亦轩

  如果有上过亦轩的朋友都会发现,无论是文章、PM还是其他类型的文字内容上,Mingo都会加上自己的署名。而且事实上在交谈的时候,Mingo也和在网络上表现的一样,是一个讲话非常温和,理性的人。

创办论坛起源于听力衰退

mingo

  亦轩或许是最早被大陆发烧友所熟知的香港耳机店铺,但其实最早亦轩本身就是一个香港本地的耳机爱好者聚集的论坛,Mingo也说亦轩是香港最早的专注耳机的讨论区。谈到为何要去创立亦轩的时候,Mingo特意从耳朵拿出一颗助听器给笔者看。原来Mingo最早也是玩HIFI音箱出身,“但是后来有一段时间,听的效果不好,那我想会不会是我自己那套HIFI音箱太差呢,就换喇叭,换线,换脚钉,一切都换了,但效果都不好。”。但就在这个时候,他在朋友处听到了一款很便宜的头戴式耳机,却发现了以前在音箱中从未听到过的细节。

  “好开心,因为之前那段时间在喇叭听不到的细节,在一个很便宜的耳机里我全部听到了”。

  后来经过医生的诊断,得知Mingo的耳朵听力已经开始衰退,并没哟很明确的原因,只是这种现象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但有时候会提早而已。之后大家相信已经猜到一二,Mingo开始搜集各种耳机的资料,包括上国内的耳机大家坛和国外的Head-Fi,同时发现香港本土并没有一个独立的耳机讨论区。“我不想耳机就像一个附属品,附属在一个论坛里面的一块主题里,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耳机,而香港又没有人去创立?”于是在2003年的12月31日,亦轩论坛正式诞生了。

  而在那时候,其实香港的市场与大陆也是一样,许多高端耳机在本地市场是没有提供试听的。于是Mingo也开始组织一些分享会,每隔两-三个月就会在旺角一些体育馆的互动室举行,参加人数也有几十人之多,有时候甚至要限制人数参加。其中有代理商带着产品参加,也有一些网友在国外购买了一些香港没有代理的产品来分享。但是当参与人数逐渐增加,便有网友觉得每隔两个月举办一次,但是有时候有事无法参加还是不够方便。更建议Mingo是否能找一个地方能做一个长期的分享试听。

亦轩

  到了2005年,Mingo在旺角一个只有150呎的地方就开设了第一家亦轩耳机俱乐部的,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两个摆满了耳机的柜。但是开了三个月就已经爆满。于是便搬去了一个300呎的新地方,隔了一年又搬到700呎,一年后再一次搬到一千呎。“可以说亦轩的楼上铺已经搬了有5次了,算上下个月的搬迁就总共六次。最新的地方会有2500呎。另外我们在旺角和湾仔的电脑城卖场中也有铺面,专门售卖比较精品的产品。”

对于现在的耳机市场,虽然Mingo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接触新产品,但是对目前的市场形势看得依然比较清楚,“现在的耳机价格跟声音已经不是成正比了,很多时候包装一下,弄一个限量版,价格就可以上去。”

保持初心,坚持分享的原则

  从个人兴趣,一直发展到商业运营。这其实是非常顺水推舟的事情,这种事在国内其实并不少见。但是相信很多人都会担心,在商业运营的过程中,是否会被商业化所污染,失去了其独立性。这一点,相信国内网友是切身体会。

  “有好多人都质疑我,说我经常说要分享耳机,但现在你已经是一个商业的店铺了,这已经跟你初衷是一个非常大的对立。但我觉得其实并不存在对立,只是你如何去运营店铺让店铺更加成熟,这才是最重要的。很简单的就是,如果你在我们讨论区里,理论上是分开两部 分,上面一部分是亦轩俱乐部发布消息的专区,给员工贴一些新的消息上去,会员不会在里面讨论的,而下面的一些耳机专区就纯粹是会员发问讨论的,但是完全不能涉及商业的事情,就算我们管理者也不能在里面发布消息。我认为我清楚地将商业和分享分清了”。“在早期亦轩还比较开放,我们允许会员贴出一些耳机店铺的名字和价钱等信息,但是后来发现有人利用这种模式来做生意,这也会容易误导了一些新晋会员对耳机的判断。虽然有一些想自由分享的人会认为这是为了保护亦轩自己,但我也无法控制他们去这么想。实际上现在网上资源如此丰富,我也不能做到限制其他人就能做到保护自己,至少在香港是不可能的。”Mingo对此回应道。

  对于这点谈到最后,对于这么多年来,Mingo所坚持的依然是分享耳机的信息,他并不重视论坛浏览人数的多少,他只重视产品的信息是否有传播出来,有多少人是在论坛内是真正地在分享。他也提到,论坛内部有一些资深会员,去到别的论坛,讨论话题的性质已经与分享是有出入了。“我也相信永远会有一批新的热爱音乐热爱耳机的用户,亦轩的存在价值也在此。”

大陆能模仿香港楼上铺吗?需要许多前期准备

亦轩

亦轩

  在香港,楼上铺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皆因香港地少人多,而Mingo也大胆地说亦轩是香港第一个做耳机楼上铺的。而对于大陆耳机店来说,他认为如果要实行楼上铺的形式,需要做的前期准备功夫是非常多的。首先是需要累积一群固定的对楼上铺有需求的消费者;而且楼上铺对于经营的行业也是有要求的。“这些人不赶时间,而且你不能赶着顾客,这样顾客不舒服,要很自然舒服地在店铺里慢慢试产品,才能做楼上铺,例如咖啡厅”。同时选址也很重要,在旺角,人流较多,楼旁招牌比较多,这样才能更容易吸引到潜在的顾客。

  香港地少人多,近年来租金的压力更是不断地水涨船高。Mingo也坦言租金涨幅非常高,因为现在的香港,租金占一个公司的运营开支的60%以上。“星际城市的铺面,去年12月加了70%的租金。而楼上铺,理论上不会加太多,也加了80%”。看出笔者的疑惑后,Mingo继续解释:“旺角人流大,许多人都在这栋大楼开楼上铺,而只要有一家的生意好,就可以带网旺了整栋楼的营业额,所以租金也是同等地全部都要提高。”

亦轩

  自从自由行开放之后,来香港观光的大陆游客是逐年增多,同时也有很多人是以专门购物为目的来到香港旺角。同样地,也开始有人专门走上亦轩购买耳机。“大陆来的客人人数会有增加,而且大多都是朋友之间相互介绍,并不是靠国内的论坛宣传。另外,比较奇怪的是日本人、菲律宾人、马来西人、德国美国的顾客都有。”

两地消费文化区别

  在香港,在马路上和交通工具中,如果你留意的话,经常会发现一些打扮入时的年轻人,耳朵戴着的是一些声音素质较高的发烧耳塞。相比之下,在国内这样的人是非常少见的。对于这个现象Mingo用另外一个例子来解释“其实为什么欧洲的HIFI音响那么出名呢?当设计喇叭的人从小到大都浸淫在音乐艺术中,他对音乐的要求跟普通人就完全不一样了。消费群体也一样,一个群体如果对音乐的理解和知识没有一定基础,就去追求音质的话,这个市场是无法成熟地去接纳那么多耳机的。举个例子如果不是国内论坛有提到ER4,有多少人会买这么丑陋的耳机呢?” 

   现在谈起去香港的旅客,很多人的反应或许是进去广东道LV专卖店,然后跟店员说‘这些我都要了’的形象。同样地,买耳机其实也一样。“会有一些大陆的朋友进来,直接问我哪只耳机最贵,就买了。他们买耳机更主要是其价值因素而不是其音质。虽然香港顾客也会有这种情况,但亦轩在香港就是要提出不要因为价格而去买耳机,必须要对音乐有理解才去买。当你对音乐的要求高了,对音质的要求也提高了,才值得去买贵价的耳机。而现在香港的消费者也开始从“买最贵”到“买适合自己“的方向改变。”

  而在大陆为什么容易出现分享内容和商业化信息的界限不断地模糊的问题?Mingo认为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大陆“地方太大”——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很方便地在当地找到专门的耳机店试听产品,获取资讯不够方便这也给枪稿提供了天然的发展空间,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试听到新耳机。但是香港的情况却会有一点不一样,虽然枪稿的问题不能说完全没有,但是正正因为香港地方太小了。“在香港任何一个地方,坐车来旺角最多也就一个小时。如果别人介绍一个耳塞不错,他可以随时去试听再来判断。”于是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在网上才能得到产品的评价,他们只需要花一点时间,便能亲自试听到最新的产品。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为您推荐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外设论坛帖子排行

最高点击 最高回复 最新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